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已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信创领域,适配性测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信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信创适配性测试是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适配性测试,可以确保信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用户需求,降低产品上市后的风险。同时,适配性测试还能为产品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和指导,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发展。

一、信创适配性测试的概念
信创适配性测试是指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过程中,对创新产品或解决方案与现有系统或环境的兼容性、适配性进行的测试。这种测试旨在确保信创产品能够在不同的系统、硬件和软件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为什么要做适配验证
wintel体系的适配验证一直都存在,按照微软的数据,截止目前windows兼容适配的硬件数量高达1600万,而windows下的软件高达3500万,这样的生态,确保了windows无人能敌。
而反观我们信创产业发展至今也就不到10年时间,信创软硬件发展至今生态至关重要,而生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适配的软件生态,一个是适配的硬件生态,只有不断完善的信创生态,更多的应用开发者和厂商参与适配验证才能繁荣生态。
从信创产品目前选择范围有限、产品自身的不成熟不兼容、产品组合多样化、新版本迭代带来的问题导致了系统整体的兼容性、稳定性下降,这就要求系统在部署生产系统之前需要做大量的适配验证工作。
三、信创适配性测试的重要性
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信创适配性测试,可以发现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和兼容性问题,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2.降低风险:适配性测试可以验证产品在不同系统、硬件和软件环境下的表现,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降低产品上市后的风险。
3.促进产业升级:信创适配性测试有助于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信创适配验证工作内容

1、准备工作:验证范围和目标,明确验证范围和目标,制定适配验证方案,准备场地和适配环境,制定工作计划。
2、开展适配验证实施工作:主要从单品部署验证、各分系统集成调试、核心功能验证、综合场景验证、性能验证优化、稳定性验证六个方面分别开展具体如下:
(1)设计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目标和环境选择,设计涵盖各种场景和条件的测试用例。
(2)执行测试:按照测试用例进行实际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和数据。
(3)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4)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产品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
(5)回归测试:改进后的产品需再次进行适配性测试,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验证结果分析评估:编制适配验证报告、遗留问题处理。
五、信创适配实验室(适配中心/基地)的建设

在国家政策引导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下,为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成立信创实验室(信创适配中心/基地),目前主要由以下3种形式的建设模式:
(1)由政府牵头成立的国家实验室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基础软硬件研究、技术攻关和测评工作如:天津信创海河实验室,中关村实验室、深圳鹏程实验室等。
(2)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的面向特定行业的信创实验室,如央行主导的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基于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构建的技术底座和技术路线,组织开展各类金融应用与之适配、验证、调优和攻关,降低金融机构和产业机构个别、局部和重复试错成本,形成金融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为金融机构、产业机构范围,促进金融信息技术创新生态的建立和完善。
(3)由行业牵头单位分别建立面向特定行业的信创适配基地如运营商、电力、能源行业等。
(4)由基础软硬件厂商与政府、行业合作建立的信创攻关基地 如:CPU、操作系统头部厂商设立的联合攻关基地。
信创适配实验室从引领生态体系建设,应从行业影响力,做强产品能力,引导市场;占领业务领域至高点;统筹协调创新中心品牌能力推广等全方位考量;

如为市场营销与拓展提供信创产品展示交流的展厅、信创软硬件适配、测试验证、信创解决方案、信创人才培养和培训认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能力支撑,提升创领域市场份额,保障内部信创改造及适配等系列工作。
第一步:基于单品适配需求,提供物理机供内部及外部按需适配,同时为本行业/内部/下属企业应用系统适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提供适配环境。
第二步: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云计算建设,支撑党政、电信、能源等行业解决方案验证,同时面向行业对外提供验证示范中心的评测环境。
第三阶段:扩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发测试环境,提供公有云的提测环境,支撑交通、医疗、工业、教育等领域进一步提升生态合作,为持续建立生态合作,共同推进全国整体生态规划布局。